作为拥有2座“灯塔工厂”和15家国家级“‘绿色工厂”的全球能效管理标杆,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卓越运营,不仅源于一流的设备和工艺,更依更得益于一套前瞻的人力资源数字化战略。其中,如何实现“合规”与“人效”的双赢,是其成功的关键。
通过引入盖雅工场的劳动力云管理系統,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在24家工厂实现了“双赢”成果:
- 每年考勤系统维护及考勤管理人工成本节约40%以上。
- 中国的工时合规,成为全球典范,吸引南美、东南亚等区域前来取经。
- 中国区的一万名工人,体验大大升级。
- ……
除了业务和工具,施耐德电气人力资源数字化成效能够成为标杆,也离不开施耐德电气HRIS团队的体系布局、架构设计,以及敏捷拥抱新技术、新趋势的团队势能。
我们的访谈嘉宾常晓东老师有三重身份:施耐德电气中国区HRIS高级经理,从业超过20年、经历“信息化-数字化-数智化”不同阶段的HRIS资深前辈,也是盖雅学苑热门资料《HR数字化选型指南》的作者之一。
“我们应用的集团全球与本土的云系统多达十几种,它们各司其职,又浑然一体。”常老师表示,“这种“多云共生”的策略并非偶然,其选择标准深深植根於企业的ESG理念之中。


理念先行:独特ESG体系的云原生战略
自2021年,将时间管理系统由Kronos OP模式切换成盖雅SaaS模式之后,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实现了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的“全部云端”。在施耐德电气人力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方向中,首选就是“用云”,而不是本地化部署。这甚至直接体现在施耐德电气集团的ESG考核标准中。
在施耐德,可持续发展并非一句口号,而是融入业务生命周期的全流程。这一理念同样贯穿于IT战略中。公司内部自有一套严格的ESG评估体系,其中,SaaS模式的得分远高于本地部署(On-Premise)。
“在我们的理念和评估体系中,SaaS是更绿色更轻便的IT资产,SaaS不需要维持庞大的运维团队,也不需要很多的服务器硬件资产。” 常晓东解释。
根据AWS的研究,上云可减少78%的能耗。这种集约化的模式,能有效降低企业碳足迹,使得施耐德的每一次IT投资决策,都成为对其ESG承诺的践行。
除了首选SaaS外,“敏捷1+n”,而非“绝对一体化”,也是施耐德电气人力资源体系布局的特点。
施耐德电气中国的HR数字化生态分为三层:
• 第一层是全球统一的Oracle HR主系统,来支持员工主数据,以及传统的人才管理、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这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块。
• 第二层则密切与人效相关,包括盖雅的时间管理系统、SAP的算薪系统、弹性福利、工人数字化体验等。
• 第三层则和员工体验相关,包括员工体验门户、办公社交、HR平台、EAP等等。

所谓“1+n”,“1”是全球统一的Oracle核心HR系统,保证数据基准;“n”则是像盖雅这样的本土专业化SaaS,以满足深度本地化和垂直领域的需求。
选择“敏捷1+n”,而非“绝对一体化”,是因为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全球化的跨国集团,深知本地化场景下业务复杂性和敏捷性需求,很难有一套系统就能真正解决不同业务痛点。“用云的系统,等于是租房,租房子很难说一辈子都住这个小区,” 常晓东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。
“敏捷1+n”的SaaS模式,提供了施耐德电气一种灵活性,使施耐德电气中国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、供应商能力和成本因素,敏捷地调整数字化组合,始终使用每个领域最优秀的“武器”。
那么,施耐德电气是如何盘活基于SaaS的“敏捷1+n”HR数字化生态?这和其体系设计、组织结构、人员能力密切相关,我们会在后面详细展开介绍。

关键落地:SaaS考勤系统,驱动24个工厂人效倍增
前文我们说,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形成了基于SaaS的“敏捷1+n” HR数字化生态,并且它们既各司其职,又浑然一体,敏捷而显著德支撑着施耐德电气不同类型的业务管理需求。
这正是当下众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终极痛点:合规是生存底线,人效是发展生命线,二者如何兼得?施耐德与盖雅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。
2021年,因原供应商Kronos宣布退出中国,施耐德面临紧急换型的挑战。
从Kronos转盖雅系统,从“OP”到“SaaS”,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模式跃迁。
当时,Kronos是施耐德所有系统中“唯一一个非云的系统”。其本地部署模式操作复杂、维护成本高昂,且数据分析能力薄弱。
盖雅工场以其真正的SaaS模式、合理的价格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脱颖而出。施耐德电气中国团队选择用盖雅来管理其在中国24家工厂的蓝领工人的时间。
切换的背后,是一次彻底的管理范式升级:
• 效率提升:上线盖雅后,各个工厂的考勤管理人员工时平均可以节约了70%,24家工厂加起来的集约效益规模惊人。
• 体验革新:万名蓝领工人得以通过手机端实时处理考勤和假勤,告别手写纸条,感受到了“指尖上的公平与透明”。
• 人效洞察:盖雅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(MES)数据打通,实现了工时与产出的精准关联计算,为精益管理提供了更加实时可量化的数据洞察。
• 合规保障:盖雅的规则引擎深度契合中国劳动法规,确保了加班工时的合规性,使中国区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合规实践的标杆,引得南美、东南亚等区域团队前来“取经”。“在其他很多国家,甚至需要专门部署一套’工时控制系统‘来保障合规性,但在中国依赖一套盖雅的考勤系统就能直接解决了。

这一换型决策,也印证了施耐德电气人力资源数字化 “最佳组合”策略的正确性。即使拥有全球一流的ERP和HCM系统,在劳动力管理(WFM)这个垂直领域,依然需要一个像盖雅这样深度本土化、专业化的“关键组件”来补强。
盖雅并非整个系统,却是激活万人制造人效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。

架构护航:数据汇聚与组织赋能
施耐德电气基于SaaS的“敏捷1+n”HR数字化生态协同增效,当然离不开其HRIS体系设计、组织结构、人员能力的布局和护航。
施耐德如何避免“数据孤岛”,让其产生“1+1>2”的价值?
答案在于其顶层设计与组织能力。

数据智能:多云数据的汇集与AI赋能
“不追求系统的统一,而追求数据的统一”,施耐德的破解之道是:自主开发了HR数据汇集利用平台,通过API接口将盖雅(考勤数据)、Oracle(核心人事数据)、招聘云、培训云等所有系统的数据汇聚成池。
更前瞻的是,该平台做好了全面的AI准备。它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利用大模型:将结构化数据查询、脱敏后,转换为JSON格式发送给大模型,生成人才标签和洞察摘要。
这极大地降低了HR使用数据的门槛,让“文科出身的HR”用自然语言也能获得深度洞察,真正点燃了“好数据”的火焰。


组织升级:交叉职能与战略升维
先进的工具需要先进的组织来驾驭。施耐德电气HR数字化的成功,组织基石尤为关键:
• HR与IT的“交叉职能”协作:在施耐德电气,HR部门设有HRIS团队(业务专家),IT部门中也有专门的HR领域团队(技术专家)。双方在项目中紧密协同,共同推进,确保了数字化项目既业务驱动,又技术可行。
• HRIS的战略性地位: 2024年年初,施耐德电气集团将HRIS团队与地区HRSSC团队剥离,使其成为平级部门,直接向集团汇报。这一架构调整的信号无比清晰:人力资源数字化不再是事务处理的副产品,而是独立的、需要被战略对待的核心资产。这为所有数字化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。
施耐德电气“多云共生”人力资源数字化生态,犹如指挥交响乐指挥一般,汇聚多样生态,让它们协同奏响业务增长的乐章。
施耐德电气的实践路径,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:人力资源数字化的目标,不是追求“一个系统”的统一,而是追求“用最好数据驱动业务”的智能。
在这样的答案之下,“合规与人效”、“全球一致与本地敏捷”也并非无法协同兼顾的单选题。
如果您想进一步深入了解HR数字化建设和选型,欢迎下载施耐德电气HRIS高级经理常晓东老师参与撰写的《HR数字化选型指南》。👇👇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