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劳动力管理大会 / 李灏源:三支柱转型想成功,一定要解放HRBP

李灏源:三支柱转型想成功,一定要解放HRBP
盖雅2021 年 6 月 15 日

李灏源,中国外运人力资源副总经理。

本笔记来自于李灏源先生在2021年6月8日“数字化转型与组织新动能——2021劳动力管理大会”,《中外运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和组织变革实践》的主题演讲。


演讲者 | 李灏源

这是盖雅学院第254篇原创图文

本文共4715字,阅读约需5分钟


中国外运的战略和愿景是“建成世界一流的智慧物流的平台型企业”。过去是科层式的组织,未来要变成平台型组织。人力资源部先行进行了“平台化变革”的实验。这篇演讲从重构业务、组织重建、运营重塑三个方面,分享中外运人力资源部的变革实验。


01/

转型背景:中外运的复杂组织架构

中国外运(全称“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”)是一家老牌央企,1950年中国外运成立,当时叫“中国对外贸易运输(集团)总公司”。

2003年,中国外运把沿海比较优质的资产打包在香港上市,实现了真正的市场化。

2015年,招商局与中国外运长航实施战略重组,中国外运长航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。中国外运成为招商局集团的下属公司。

2019年,实现A H股上市。

2020年,公司规模800多亿,员工规模36000多人,在境内拥有上千家机构,是大型B2B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。

大家可以详细了解下中国外运的组织架构,这决定了人力资源变革的难度。

作为1950年成立的央企,中国外运组织架构很庞大:在境内有上千家机构,在大部分地级市都有子公司。在境外有77个网点,分布在39个国家和地区。

同时内部组织架构又很复杂,分两类公司:

1.区域公司。按照华东、华南、华北、东北、华中划分区域公司。区域公司有下属的省公司,而省公司项下又会有地市级公司。如此从上自下的架构至少是四、五级。

2.专业公司。专门做一类业务的公司,比如化工物流专门做化工品运输,也会在全国设不同网点。

如此一来,我们在上海就会有区域公司总部、区域下属的三级公司,还有专业公司的网点。光在上海,就有二十多家独立运营的公司。

中国外运的战略和愿景是“建成世界一流的智慧物流平台型企业”。过去我们是科层式的组织,未来要变成平台型组织,这个变革难度非常大。

从人力资源的业务出发,我们先进行了“平台化变革”的实验。我今天会从三个方面分享人力资源部的“平台化”变革——业务重构、组织重建、运营重塑

02/

重构业务:人力资源中台 三支柱

▎人力资源变革的四个挑战

第一个挑战,来自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与模式。

中外运过去的架构是科层式组织,小前台、弱后台,每个组织基本都独立运营。未来要建成平台型组织,很可能在组织架构上,会变成矩阵式管理,最终可能要往网络化组织转型。

1000多家独立运作的机构一起做转型,这很有难度。

同一个区域,不同公司之间独立运作,所以没办法共用HR资源。第二个挑战,来自HR的工作内容和价值创造。

不管总部、区域公司、三级公司、四级公司,所有HR同事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务性工作,而这些事务性工作很难形成规模效应。

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都是按模块划分的,任何一位同事都需要纵向流程从头做到尾,薪酬方案、发薪、跑社保都是一个人完成。在一些下属公司,可能一个公司只有一个HR,要负责薪酬、培训、绩效考核所有模块。

在上海,我们有20多家公司,就意味着有20多个同事每个月都要跑社保、要自己算工资、发工资。

这也导致了:HR部门在专业性工作上专业度不够。HR同事要发工资、跑社保,怎么有时间做绩效考核、人才盘点呢?事务性工作缺乏规模效应,专业性工作又缺少对于业务一线的赋能。


第三个挑战,来自流程、体验和人员能力。

下属公司的HR行政人员的变动性很大,今天这个人在,入职按这个流程做;明天换了人,就按另一个流程来做,服务很难标准化。

越往一线HR同事,越要什么都做,越容易哪个模块都做不精。能把事情做完就不错了,怎么能做得专业呢?

这不能怪一线同事,这是机制和模式的问题。

第四个挑战,来自数字技术的外部冲击。

很多公司都用数字化技术改变HR,所以我们也在思考怎么用数字化技术改变我们的HR业务。我们把数字化转型的分为三个阶段:

首先是线上化、流程化。数字化转型之,中外运已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上做了很长时间。我们2009年就开始做人力资源信息化,公司30000多人、1000多个组织都用一套人力资源信息系统,信息化程度还不错。

然后是数字化、体验化。包括服务体验、产品界面、个性学习、管理可视、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发展等内容。

最后是生态化、智能化。包括绩效预测、人才角色、战略牵引、驱动创新、企业内外部人才服务等内容。


中国外运目前大体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,在第三阶段也有了一些产出。

▎转型的关键:把HRBP真正解放出来

基于以上挑战,我们想把HR业务从过去按模块划分,往“三支柱”转型。而且我们在做三支柱转型时,同步把人力资源中台搭了起来。我们的人力资源中台有三部分:

1. 共享中心,基础的操作服务都放在共享中心。

2. 解决方案中心,主要是COE部分。

3. 知识分享中心,也可以理解为培训赋能中心。


搭建人力资源中台的出发点是什么?是要让事务性工作更有规模效应,要把所有人都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。

我们做中台的第一步是把共享中心搭起来。中外运在全国有1000多家机构,如此分散,怎么搭共享中心?这是难度相对比较大的点。

过去很多公司也在做三支柱,但成功的并不多,问题主要有三点:

1. COE专家中心不接地气。

2. HRBP和业务衔接不够。

3. SSC共享中心的服务不够高效。

其中,最为关键的是“一定要把HRBP解放出来”。很多三支柱没有成功,是因为没有真正把HRBP解放出来,BP既要做很多事务性的工作、又要做策略性的工作

如果解决方案中心没有把方案的颗粒度做得特别细,SSC服务也不够到位,BP就没办法真正和业务衔接。

我们在做三支柱和中台时的理念就是:HRBP是客户,他是饭店里点菜的人,永远只点菜,自己不去采购原材料也不去炒菜。

专家中心的人负责采购原材料,他们要把所有解决方案做到颗粒度最细,要能让HRBP不需要动手改方案、不需要创新翻译、不需要重新改造,而是直接拿了就能用。比如解决方案中心提供的招聘工具,会要求颗粒度细到每一个岗位级别的积木化解决方案,保证BP可以直接组合起来就用。

SSC的同事则负责炒菜

BP只要懂得选就可以了。如果BP还要做方案、做执行,他就没有时间和业务做衔接,和之前在一个公司里一个HR负责多个模块并无差别。

我们搭建的中台,要同时给各个层级的BP做服务,不再是一层一层服务,不再是中台给区域公司BP做服务,区域公司的BP再指导下属公司。

我们期望最一线的HRBP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获得服务、拿到方案,这才是最好的终极形态。


03/

重建组织:如何搭建共享中心?

▎“1 N”去中心化模式

我们全国各地有上千家公司,原本是科层式多级架构,怎么搭共享中心呢?(相比共享中心的搭建,解决方案中心和培训赋能中心相对容易一些。)

惯常会采用的模式是两种:一种是大集中的模式,有一个大中心统一提供服务,很多500强及其他大公司都这样做;另一种方式是相对分散些,由几个中心来服务周边。

我们的模式是“1 N”去中心化。我们在全国设5-6个分中心,设完后分中心又往外辐射,员工比较多的城市都会做相应配置并设置共享中心的同事。SSC的同事base在当地,汇报关系是分中心。

之所以做分布实施,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拥有了人力资源的同事,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是最好的选择。所以现在共享中心的同事,绝大部分是过去的模块HR同事转型过来的。

另外我们也相信,做HR服务一定要有好的员工体验,如果不在当地,很难实现特别好的体验。所以这种模式是规模效应和员工体验的平衡。

依赖移动互联技术,我们也能够实现共享中心服务的较好标准化:这有点像滴滴、美团,员工需要HR服务时,直接拿手机提出业务需求就行了,系统直接把业务需求派到离他最近的HRSSC同事那里。

这相当于在全国搭了共享中心服务网络,给全国各地同事做服务。▎共享中心的前、中、后台

我们来看一下共享中心的系统架构,分为前-中-后台三部分。前台是自主服务交互端,中台是智能共享 流程平台,后台是人力资源数据管理平台。


在前台,我们可以实现多个场景,包括移动端、PC端、智能终端机为员工提供服务;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个运营网点、多个操作中心做服务。一个界面多个场景,一个员工只要进入一个界面里都可以获得各种人力资源服务。

目前共享中心的服务涉及员工入离调转、社保、薪酬、考勤、eHR系统维护等多个方面。

重点讲一下eHR系统维护:此前我们数据质量不好,主要因为数据操作层级太低了,所以现在所有eHR系统全部由共享中心做,就能保证数据是统一的标准,数据质量获得了明显提升

同时,我们在做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时,特别注重品牌建设,会有自己的HR产品——共享中心产品是“运之家”,在线学习的产品是“运智汇”,BI是“运财报”,我们很注重这些产品的持续运营。

04/

重塑运营:四类HR数字化产品

我们把HR的数字化产品,分为四类:

1. 员工的魔法棒,一棒在手,随时随地,尽在掌握。

2. 直线经理的传感器,有效赋能,上传下达,上下同欲。

3. 高管的指南针,明确方向,精准指挥。

4. HR从业者的机械手,高效服务,释放活力,一专多能。

做数字化产品时会有很多考量。从员工端出发,我们的考量是 “专业、便捷、有温度”——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的口号。

中外运的同事分布在各个地方,过去如果遇到好的HR就能获得好的服务,如果遇到不是特别专业的HR,可能就没办法获得专业的服务。所以,我们的理念是让最一线的操作员工也能获得和office员工一样的HR服务体验。

这是一张我们HR数字化产品的全景图,贯穿了员工入职到离职全模块的数字化、移动化。


招聘移动端
:我们有移动端招聘,有内部招聘平台。员工都能拿手机做内部招聘,内部岗位放出来后都可以直接用手机申请。

入职移动端:入职分两个动作,首先是预入职,员工正式入职前,会先收到链接,应聘者通过小程序可以预先把信息填好、各种证明传好、电脑选型选好。把入职流程前置后,员工入职当天就会在手机端收到入职导航图,按照导航图一个个点入职就好,不用像原来拿一张纸一个一个部门签字,这大大缩短了入职时间。

另外,我们的智能终端机可以收取员工的入职材料,并且自动扫描进系统,还能自主打工牌,实现无人入职。

智能问答机器人移动端:任何与人力资源政策相关的问题,都可以通过移动端机器人解决。如果智能问答机器人解决不了,系统会弹链接告知应联系谁、联系方式是什么。

在线学习移动端:我们还将在线学习的所有课程配上积分,积分可在智能终端的机器中兑换小奖品、小玩具、食品。

移动考勤:这里要重点感谢盖雅。过去1000多家机构各自进行考勤,考勤信息和共享信息的交互量太大,效率很低。现在我们把30000多人的考勤都使用盖雅系统,和eHR系统对接,实现共享中心效率的有效提升——考勤非常重要,如果不解决考勤问题,30000多人的共享中心算薪就没法高效实现

移动绩效:绩效考核、绩效反馈也全部可以在移动端做。

BI看板的移动端:人才画像、人力资源数据也都实现了移动端,高管拿着手机点运财报,就可知道实时人员数据、效率数据、人才画像、测评数据等。

基本上,员工入离调转、考勤、薪酬数据查询、修改个人信息、收入证明、在职证明开具等等所有事务都能通过移动端搞定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做人力资源共享一定要特别注意数据和流程,我们的理念是,任何数据必须只能有一个源头

05/

“四个颠覆”和“四个支撑”

最后和大家分享几点心得。

首先是做人力资源数字化、三支柱转型的“四个颠覆”:

1. 决策机制颠覆。过去所有都是拍脑袋决定的,而现在是靠数据决策。

2. 运营模式颠覆。过去HR从上到下每个公司自己管自己的,但现在从上到下是大的人力资源运营平台,BP也在做组合,运营模式在改变。

3. 组织形态颠覆。做成了一个平台 N个小前端。

4. 人力结构颠覆。该做专业性工作就做专业性工作,该做全模块BP的就做全模块BP。

其次是做人力资源数字化、三支柱转型“四个支撑”:

1. 流程支撑,要有流程平台去跑。

2. 平台支撑,要有很好的HR底座。

3. 数据支撑,保证数据是一致的。

4. IT技术支撑



「2021劳动力管理大会」北京站

6月22日,与你不见不散

名额不多,报名从速

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
1700+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-629-6868

扫码了解更多

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
1700+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

扫码了解更多

上一篇 文章
布局物联网的京东方,怎样变革人才培养模式?
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,京东方在半导体显示行业达到了全球领先位置。在半导体显示行业中,京东方的市场份额...
数据安全法发布,盖雅工场多措并举护航数据安全
6月10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。这是数据保护领域...
相关推荐文章

劳动力管理大会真知灼见 | 60649字的演讲笔记合辑印出来了

劳动力管理大会餐饮行业如何通过运营优化,提升人效:500元到4500元的突破

People Analytics业务驱动的人力资本分析:People Analytics 成功的四把标尺

盖雅销售绩效怎么提升?黎明:科学分析探索人员的管理艺术

劳动力管理大会路瑶: 网红餐饮,如何平衡组织效能与员工幸福感

劳动力管理大会“2021劳动力管理大会”北京站圆满结束!

盖雅工场
劳动力管理系统
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,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
体验DEMO演示

产品推荐

智能排班
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,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,开箱即用
了解详情
实时考勤
数据实时准确,异常自动校验,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、更省钱
了解详情
精益工时
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,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,透明可视
了解详情
销售绩效
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,灵活应对市场变化,推动企业业绩增长
了解详情
劳动力分析
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,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,打破数据孤岛
了解详情
人事薪资
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,助力敏捷强韧组织
了解详情
SAP SuccessFactors
涵盖核心人事信息、排班考勤薪资、员工自助全流程,全新云端体验
了解详情